3月5日,国际商贸城经营户徐先生致电本报,提出义乌翻译队伍亟待规范化管理的建议。
徐先生说:“义乌市场的商品走向国际,翻译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。可是,在这支队伍中,相当一部分翻译除了拿外商的翻译费之外,还向经营户拿不合理的回扣。过去生意较为景气的时候,翻译拿点回扣,经营户们倒也觉得不怎么样。眼下正值金融危机,经营户的生意利润有所减少,有些翻译反而把回扣点提高了。日前,我就碰到了这么一桩事,一名翻译带着外商与我谈妥了生意后,非要拿5个点的回扣不可。由于我的生意利润不到5%,如果给翻译5个点的话,我的生意不但白做,还得倒贴钱。”
徐先生认为,义乌有这么庞大的翻译公司队伍,相关部门对其进行规范管理是非常必要的。
呼吁规范翻译公司队伍
我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,随着市场外向度、知名度的进一步扩大,外商必定会增多,由此,翻译队伍也势必不断壮大。为规范这支队伍,可以考虑由我市的某个部门牵头,成立翻译公司或者是翻译协会,通过对该行业的管理,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。
翻译公司队伍还需行业自律
义乌工商学院创业学院院长何少庆说:“义乌市场上的外贸生意,基本上都是通过翻译完成交易的。除非经营户自己掌握外语,否则,交易过程中还是得请翻译公司。”
何少庆认为,翻译队伍能纳入规范化管理当然是好事,但翻译队伍同样需要行业自律。他说:“目前,杭州和金华分别有翻译协会。组建翻译协会,不像组建其他行业协会那么简单,它需要人力和财力,还得有技术上的支撑。杭州和金华的翻译人员加入当地协会是有门槛的,首先必须到省里考取《翻译资格证》,而考取这本证是有相当难度的。”
规范翻译队伍得齐抓共管
据了解,目前我市翻译公司队伍的人员素质、水平良莠不齐。翻译公司队伍当中不一定每人都有翻译证。
市外事和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李志强说:“对全市的翻译行业,政府机关部门有责任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。义乌的翻译队伍是伴随着义乌市场成长起来的,这支队伍以后要逐步地规范起来。翻译者的身份、从属单位、考核和评定等一系列的管理都需要加强,要让其规范起来,必须由多个部门齐抓共管才行。”
李志强认为:“义乌翻译协会成立后,加入的会员毫无疑问是可以享受翻译权利的。但是,非会员能否限制他的翻译工作呢?如果去限制,就缺乏法律依据。所以,即使成立了翻译协会,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。当然,将翻译队伍纳入规范化管理是一种趋势,毕竟义乌的市场还要进一步发展壮大。”
出处:北京优若翻译公司
地址:http://www.eurobj.cn
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,否则请不要转载。
相关的主题文章: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